提高孩子的学习技巧——元认知发表时间:2023-03-05 17:38来源:晨纳教育 现在快速变化的社会,学习力已经成为父母培养孩子的重点。学习力于父母而言就是竞争力,超强的学习力可以让人生开挂。提到学习力不得不说六脉神剑一样的武功秘籍,掌握了它,如同打通全身经脉,不管学什么,甚至注意力、思维、记忆力、动机、情绪等认知能力,都能得到提高。 这种能力就是“元认知”,美国心理学家J.H.弗拉维尔提出的概念,即对认知的认知。例如,孩子在学习中,一方面进行着各种认知活动(感知、记忆、思维等),另一方面又要对自己的各种认知活动进行积极的监控和调节,这种对自己的感知、记忆、思维等认知活动本身的再感知、再记忆、再思维就称为元认知。 摘自北师大版《当代教育心理学》382页 看上去很深奥,不过我们孔子早在两千年前已经说过:“由,汝知之乎!知之为知之,不知为不知,是知也。”孔老师教会学生由,要知道自己哪里不会,哪里会,这才是大智慧,正确认知自己,要知道自己知识边界,也要知道自己无知的边界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有人吐槽“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”,似乎是我们对这个人有偏见,但是仔细想可能是他元认知能力不行,不具备对自我正确认知,理性分析自己边界,无法觉察自己的想法和状态,他心里是真的不知道啊。 “元认知”是更高一唯度的认知。如果说认知是对万物的看法,那元认知就是对你自己认知的看法。你遇到问题,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,这部分用的是认知能力。事后总结当时的思考过程,反思当时思考过程哪些地方想错了、走弯路了,这就是用元认知能力。打个类比,一个迷宫,你身在其中,努力地去摸索怎么走出来,就是在调用认知能力。如果把自己换成上帝视角,你把自己置身于迷宫之上,“观察”着迷宫中的自己探索出路,还在一边评论说,走错了往这边啊!这就是元认知。 有意识地审视自己,内观自身的身体、情绪、思维,就是锻炼元认知的方法。对于0-2岁孩子是很难具备这样的意识的。因为幼儿心理发育还没到,基本处于一元心理,觉得世界和自己是一体的,这是很难留出一部分意识再去观察自己的。基本到了3-4岁孩子二元心理出现时,才意识到自身的独立,世界上还有“你”的存在,这就具备了元认知的能力。那么既然知道元认知是这么重要的能力,那么接下来谈谈如何培养孩子的元认知: 1、孩子的元认知意识的培养,两个环节很重要:监控和反思。 我们父母、老师可以当小孩的“元认知发声器”。多跟孩子正向交流,鼓励他洞察自己的学习状态,并且帮助他正确评估自己优劣势。 如帮他监控自己的状态。比如,他伤心时,帮他描述她的情绪,就是老师说的,描述情绪。还有,帮她反思思维过程,比如数学题做错了,不只是让他重新正确地思考,还要跟他一起回想当时想错时的思维过程,也就是反思为什么会想错了。这便是在锻炼元认知能力。 2、帮助孩子准确地估计自己地能力 为什么“让孩子觉察到他不知道什么”这么重要呢?一般人总是相信他们知道自己在做什么,忽视自己不会做什么,这样往往会高估自己能力,低估他人能力。一旦孩子能够意识到“我以为这个知识点我会做,但其实我还不理解”,那么他就能调整他的学习模式,在自己最弱的地方做好准备。 3、 怎么做能够帮助孩子准确的估计自己的能力呢? 每次给孩子练习、测试前,都先让他们预测一下自己的成绩。比如,让孩子阅读一本书的时候,问问他你觉得顺利完成阅读完这本书,你觉得花费多少时间。然后及时给孩子反馈,你觉得按照一周目标阅读完,你今天只读10几页,那么推测下一周后无法顺利阅读完毕。现在我们有两个方法要么我们增加每日阅读事件,要么修改下阅读计划,你觉得怎么样?不断反馈,让孩子对自己能力评估趋近准确。 很多孩子对于自己过高的评估,来源于父母给的过高期望。所以父母首先正确接纳孩子优劣势,理性帮助孩子培养元认知能力。 关于锻炼和提升元认知能力李笑来老师讲过过一个很简单的方法——询问法。 ——这样想对吗? ——噢,这样想是不对的。 ——哦,那样想才是对的。 需要强调的是,元认知能力我们可以在孩子小的时候,就抓住恰当的时机传授给孩子们,这就是提升他们学习力的诀窍。
文章分类:
家长课堂
|
|